【中东局势风云突变:百万联军计划流产石家庄配资公司,以色列意外获喘息之机】
2025年9月,一场牵动全球目光的紧急峰会在伊斯兰世界召开。来自57个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,试图就应对方案达成共识。然而这场持续数日的马拉松式会议,最终仅产出一份不痛不痒的谴责声明,犹如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。
眼见局势胶着,巴基斯坦与沙特迅速行动。两国签署的《共同防御条约》在会议期间格外醒目,巴方承诺将在沙特遭受以色列攻击时立即军事介入。这份被外界称为沙漠之盾的协定,本可能改变中东力量格局,却因一个关键环节的爆发而功亏一篑。
问题的核心出在埃及提出的阿拉伯版北约计划上。这个构思精密的军事同盟方案,要求成员国在任一阿拉伯国家遭袭时集体参战。按照开罗方面的推演,联盟可快速组建百万雄师,配备5000辆钢铁洪流般的坦克、千架战鹰组成的空中编队,以及足以遮蔽天空的炮火集群。单从纸面数据看,这套战争机器足以对仅有40万可动员兵力的以色列形成碾压之势。
展开剩余62%埃及军方甚至详细规划了多线作战方案:其精锐的第二、第三集团军将携2000辆主战坦克(包括美制M1A1王牌装甲)直扑以色列南部;北非劲旅阿尔及利亚则提供苏系先进战机支援;海湾国家的F-15SA机群负责横扫以军北部防线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巴基斯坦军队可能成为决定战局的王牌。
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,却在权力分配环节遭遇致命打击。当埃及总统塞西坚持要掌握联军最高指挥权时,沙特等海湾国家立即集体反弹。利雅得方面不仅质疑埃及可能独占战果,更将伊朗、土耳其等潜在盟友排除在外。这场关于谁来当老大的争吵,让军事同盟尚未诞生就陷入瘫痪。
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就在各国使节争论不休时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办公室却传出轻松气氛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方官员调侃道:他们总在重演1973年的剧本——只不过这次连战场都没上就开始内讧了。
如今,仅存的沙巴军事协定就像个早产儿——没有埃及这支中东传统劲旅的参与,单靠海湾国家那些装备精良但缺乏实战经验的王爷军队,加上孤军奋战的巴基斯坦,很难对以色列的实质性威胁。历史似乎又在重复那个古老寓言:当猎人们争吵谁该拿最大的那份时,狐狸早已溜出了包围圈。
这场闹剧暴露出阿拉伯世界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:在对抗共同敌人时,各国首先盘算的仍是本国利益与地区主导权。就像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纳比勒·法赫米在电视访谈中指出的:我们总在重复用19世纪的政治思维来解决21世纪的军事难题,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总能绝处逢生的根本原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